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
励志的句子
励志的句子 > 作文 > 芬兰教育读后感 > 地图 >

芬兰教育读后感,芬兰教育读后感

芬兰教育读后感

  • 芬兰教育读后感

    怎样用文字将读后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呢?当我们通读完作者的作品之后,往往内心会受到一定的触动。在阅读过程中,我们应当及时地记录下重要的核心思想,并在读后感中表达出来。在这篇经过栏目小编精心筛选的文章中,它的标题是“芬兰教育读后感”。

    芬兰教育读后感 篇1

    芬兰之于我只是一个国家的名字,用我仅有的地理知识知道那是一个欧洲的小国家,还有就是我的第一部手机是nokia的,我知道那是芬兰制造的。除了这些我对她一无所知。然而读完了陈之华女士的《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》之后,让我对芬兰的教育肃然起敬,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深思。

    从2000年开始,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(oecd)针对全球40余中学生,进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“国际学生评量计划”,到了2006年,全球已有57个国家、40万左右的15岁中学生参与测试。自2000年起,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,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人口的“小国”,跃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点,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太出色了!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、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,在数学、自然科学等项目,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。更可贵的是,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,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%,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%!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,不仅让学生得以在“人文”和“数理”两大范畴之间正常游走学习,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异,相当之小!“世界上落差最小”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,让芬兰举世惊艳!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;一连好几年,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,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?

    一团接一团来参访,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,其中来自西欧国家像德国、奥地利、法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荷兰、瑞士,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、丹麦、挪威,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,都派了无数的参访团来芬兰“取经”,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。看来不分东西南北、不分种族肤色,大家都急于想知道,芬兰是如何办到的?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高高举起,绝非侥幸与偶然。

    芬兰人重视教育,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校区位于首府赫尔辛基的市中心,对应于中国来说,这所大学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位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《贝多芬传》读后感

    面对书籍,我们要做的是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,读了作品后,我总算找到了许多我许久都未知的答案。 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发现和探索人生的智慧和神秘。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有用的资料:《贝多芬传》读后感,供您参考,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,以方便阅读!

    《贝多芬传》读后感 篇1

    寒假期间,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·罗兰《名人传》中的《贝多芬传》一章,了解了贝多芬坎坷多难的一生。当我看到贝多芬面对着厄运的残酷打击而没有低头放弃,反而奋发向上,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最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时候,我不禁被深深地感动了。

    贝多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`音乐家之一,他不但精通古典音乐,而且还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。他的《献给爱丽丝》、《月光奏鸣曲》、《英雄交响乐》、《命运交响乐》等音乐作品都是人类音乐史上不朽的乐章;而他在双耳已经完全失聪的状况下所创作的《第九交响乐》,更是乐坛的巅峰之作,是人类对光明和欢乐的伟大赞歌。

   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平民家庭,从小父亲对他管教很严厉。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勤奋,贝多芬从8岁起就开始登台演出了。成年后,正当风华正茂的贝多芬准备大显身手攀登音乐高峰时,厄运突然从天降临,他的双耳失聪了!这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音乐家的打击该是多么的大呀!但坚强的贝多芬经受住了这致命的打击,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,通过自己勤奋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,最终战胜了不幸,成为了一个闻名世界的音乐大师,在人类的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神奇乐章。

    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条真理: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,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,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!我们应该以贝多芬为榜样,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断的努力,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
    《贝多芬传》读后感 篇2

    这本书告诉了我,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天赋,而是靠勤奋、靠坚持来完成的。

    面对新的事物,起初热心的人很多,而在前进的道路上,稍微遇到了困难,就打“退堂鼓”,就会冷淡、撒手不做了的大有人在。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,任何成功,不经过一番苦学、苦炼是做不成的,而只有想认真做的人,才忍得住这番痛苦,事业才能成功。

    记得我初学二胡时,面对二胡优雅的声音,我爱上了它。可是当我真正学拉二胡时,就产生了畏难情绪。学习拉二胡,要先学基本知识、要学习手法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情感教育读后感

    请注意下面栏目小编为您搜集的“情感教育读后感”相关资讯,阅读完毕后,我受到了灵感的启发,终于找到了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的答案。我们应当认真整理思考和感受,在读书后得到的启发,我们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相关信息,请持续关注并留心!

    情感教育读后感(篇1)

    爱,一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。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?有人说爱是金钱;也有人说爱是无用之物;还有人认为爱更像空气,看不见,摸不着。可我认为,爱是亲情,是友情,是关心,是呵护—爱无 处不在。

    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过去了,我即将就要跨入中学门槛做一个中学生了。在这漫长的暑假里,我读了一本好书叫作《爱的教育——中国孩子情感日记》〉,这里面每一篇文章都写了一种爱,这些爱有:父母对孩子的关爱,师生情,友情等等。无论谁看了里面的文章都会被感动的,因为里面描写的情节不是胡编乱造的,而是作者亲身经历的,是他们发之内心的语言。里面有一篇文章使我十分记忆忧心,我觉得他写出了人间真情,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,这篇文章叫作《无言的爱》。他讲述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:

    冯光夫是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长大的,他的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,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,他的妈妈就抛下他 走了,还是由他的爷爷奶奶把他养大的,他感到自己的生活不会有阳光和笑声了,但是他在学校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温暖,他十分感动,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很孤独,他十分羡慕别的同学能得到他们爸妈的关爱,渐渐的他就有一点自卑和压抑,老师的一番话使他走出了阴影。有一次,晚饭过后他跟他爸爸说他要买几本课外书,他爸爸就笑了笑也没多表示,他也没在要求。可是使人意外的是,冯光夫第二天在桌子上放着两本书并且是他最想要的,他欣喜若狂,他十分意外,他爸爸怎么知道的。之后他爸爸找他谈了话,他听了他爸爸的一番话后就把生活看作十分美好,他十分感动,同时他也觉得他爸爸十分的伟大,即使自己身体上有缺陷,仍然没有向命运低头,命运如此不公平,还能把生活看作很美好,实在是太伟大了,他被他爸爸那种重如泰山般的父爱而感动了,也被这浓浓的父爱给包围住了。

    连残疾人都如此,我们这些正常人更应该珍惜生命,热爱生活了。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低头。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,没有人不看了不感动。把这浓浓的父子情展现的十分好,父爱不像母爱那样种流露在表面,但是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,父爱是深沉的,是重如泰山的。

    希望各位同学不要把爸妈对你的关爱当作是一种唠叨,你要多去感受感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贝多芬传读后感

   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这本书,不由为它的故事情节感叹。不妨写一下自己读书的感悟,通过阅读“贝多芬传读后感”您可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,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学习资源!

    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1

    《贝多芬传》读书小报

    1.读后感

    怀着对贝多芬这个传奇人物的敬仰,我翻开了罗曼·罗兰所著的《名人传》。从罗曼·罗兰的作品中,我对这个伟大的**家族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    路德维希·凡·贝多芬1770年2月16日出生于可隆附近波恩一座破旧房屋的阁楼上。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,母亲是一个仆人,一个厨子的孩子,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,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。起初,他的生活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。

    他20岁离家出走,外出谋生。当他在民主世界崭露头角时,他的耳朵又几乎聋了。然而,他凭借对**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才华创作了世界文明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。

    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。

    贝多芬依靠他不变的信念,完成了人类的梦想。32岁时,他甚至写下了遗嘱,但面对残酷的命运,他没有低头。是的,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,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,摆脱一切愁苦。

    但是,他仍然渴望痊愈,偏偏希望“可怜的人类”快乐幸福。

    一个不幸的人,当贫穷、残疾、孤独袭来时;当世界不给他欢乐和声音时,他就把一切都给了世界。

   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,“没有伟大的品格,就没有伟大的人,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,伟大的行动者。”

    而他-贝多芬,用行动来解释这句话的真谛。

    2.作者介绍

    罗曼·罗兰1866年出生于法国克拉姆西。思想家,文学家,批判现实主义作家,**批评家,社会活动家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。

   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、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,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。他的**特点被人们归纳为“用**写**”。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。

    3.贝多芬简介

    路德维希·范·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 -- 1827年3月26日,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国古典**作曲家,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。他一共创作了9 首编号交响曲、35 首钢琴奏鸣曲(其中后 32 首带有编号)、10 部小提琴奏鸣曲、16 首弦乐四重奏、1 部歌剧、2 部弥撒曲等等。这些作品对**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    同时贝多芬也常被人们尊称为 “乐圣”。

    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2

    《贝多芬传》的读后感提要:本书的作者罗曼·罗兰告诉我们一些道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爰的教育读后感
  • 贝多芬读后感通用
  • 贝多芬读后感8篇
  • 教育的价值读后感
  • 达芬奇的故事读后感
  • 2023生命教育读后感
  •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
  • 读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
  •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
  • 梅兰芳传读后感
  • 呼兰河传读后感
  • 《好的教育》读后感6篇
  • 【热】新教育读后感模板
  • 爱的教育读后感5篇
  • 爱的教育读后感五篇
  • 挫折教育读后感九篇
  • 教育心理读后感精选
  •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
  • 快乐教育读后感推荐
  • 教育心理读后感1000字
  • 教育改革读后感精华
  • 廉政教育读后感通用
  • 家长教育读后感集合
  • 2023安全教育日读后感
  • 《爱的教育》读后感8篇
  • 爱的教育读后感实用
  • 读后感数学教育10篇
  • 教育评价读后感系列
  • 跳出教育看教育读后感(汇总三篇)
  • 《贝多芬传》读后感(精选7篇)
  • 兰心的秘密读后感
  • 贝多芬传读后感分享7篇
  • 贝多芬传读后感精选9篇
  • 2025达芬奇读后感锦集14篇
  • 感悟教育读后感(范例六篇)
  • 感恩教育读后感(必备12篇)
  • 纳兰词读后感6篇
  • 刘胡兰读后感优选
  • 读后感教育类书籍精选
  •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汇编
  • 爱的教育读后感十一篇
  • 2025现代教育理论读后感
  • 最新教育的智慧读后感
  • 新教育个人读后感1000字
  •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4篇
  • 教育教学书读后感实用4篇
芬兰教育读后感
芬兰教育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芬兰教育读后感、精选芬兰教育读后感等,想了解更多内容,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。 更新时间:2025/02/26